加载中...

杂体诗

诗体名。指从字形、句法、声律或压韵等方面别出心裁的那一类作品。名目颇多,据明徐师曾《文体明辨序说》谓:“按诗有杂体,一曰拗体,二曰蜂腹体,三曰断弦体,四曰隔句体,五曰偷春体,六曰首尾吟体,七曰盘中体,八曰回文体,九曰仄句体,十曰叠字体,十一曰用字体,十二曰藁砧体,十三曰两头纤纤体,十四曰三艳妇体,十五曰五杂俎体,十六曰五仄体,十七曰四声体,十八曰双声叠韵体,十九曰问答体,皆诗之变体也。”他如藏头诗、神智体等亦属此类。此体多为汉魏六朝文人创制,唐人间有试作。因带有文字游戏性质,故少佳什。

应制诗

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命所作、所和的诗。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。内容多为歌功颂德,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。

押韵

亦作“压韵”。作诗歌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。旧时押韵,例须韵部相同或相通,但也有少数变格。诗歌押韵既便于吟诵和记忆,又使作品具有节奏、声调之美。

古绝

诗体名。见于南朝陈徐陵所编《玉台新咏》。此书收有五言四句小诗四首,题为“古绝句”,后遂用为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。相对今体诗中“律绝”而言。古绝多用拗句,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。有些绝句用的是仄韵,但全诗用律句,或用律诗容许的变格和拗救。

换韵

亦称“转韵”。诗韵术语。指一首诗中可押两个或两个以上韵。除律诗、绝句不得换韵外,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,换韵较自由,既不限平声韵、仄声韵,也不限于邻韵。转韵时往往在换韵那一联的出句先转,接着联末韵脚跟着转。例如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北风卷地白草折,(九屑)胡天八月即飞雪。(九屑)忽如一夜春风来,(十灰)千树万树梨花开。(十灰)散入珠帘湿罗幕,(十药)狐裘不暖锦衾薄。(十药)将军角弓不得控,都护铁衣冷难着。(十药)瀚海阑干百丈冰,(十蒸)愁云惨淡万里凝。(十蒸)中军置酒饮归客,(十一陌)胡琴琵琶与羌笛。(十二锡)纷纷暮雪下辕门,(十三元)风掣红旗冻不翻。(十三元)轮台东门送君去,(六御)去时雪满天山路。(七遇)山回路转不见君,雪上空留马行处。(六御)

以上“陌”与“锡”通韵,故“客”、“笛”在一联中同押;“御”与“遇”通韵,故“去”、“处”与“路”可通押。诗中“灰”、“蒸”、“元”为平声韵,“御”、“遇”为去声韵,“屑”、“药”、“陌”、“锡”为入声韵,平、去、入三声换用。

乐府

本指古代音乐官署。“乐府”一名,始于西汉,惠帝时已有“乐府令”。至武帝始建立乐府,掌管朝会宴飨、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,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。乐府作为一种诗体,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、创作的乐歌,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。宋元以后的词、散曲和剧曲,因配合音乐,有时也称乐府。

律诗

诗体名。近体诗的一种。格律严密,故名。起源于南北朝,成熟于唐初。八句,四韵或五韵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。第二、四、六、八句押韵,首句可押可不押,通常押平声。分五言、七言两体。简称五律、七律。亦有六律。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,则为排律。偶有六句三韵,称为“三韵律”或“小律”。律诗中,凡两句相配,称为一“联”。五律、七律的第一联(一、二两句)称“首联”,第二联(三、四两句)称“颔联”,第三联(五、六两句)称“颈联”,第四联(七、八两句)称“尾联”。每联的上句称“出句”,下句称“对句”。

隔句对

律诗术语。又称“扇对”、“扇面对”。指律诗第三句与第一句、第四句与第二句分别相对。如白居易《夜闻弹筝潇湘送神曲感旧》:“缥缈巫山女,归来七八年。殷勤湘水袖,留在十三弦”。

七律

七言律诗的省称。七言律诗,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,简称七律,属于近体诗范畴。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、对偶的新体诗,至初唐沈佺期、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,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。七言律诗格律严密,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,由八句组成,每句七个字,每两句为一联,共四联,分首联、颔联、颈联和尾联,中间两联要求对仗。代表作品有崔颢的《黄鹤楼》、杜甫的《登高》、李商隐的《安定城楼》等。

八句四韵或五韵。平仄定格凡四式。(1)首句平起入韵式((平)平(仄)仄仄平平,(仄)仄平平仄仄平。(仄)仄(平)平平仄仄,(平)平(仄)仄仄平平。(平)平(仄)仄平平仄,(仄)仄平平仄仄平。(仄)仄(平)平平仄仄,(平)平(仄)仄仄平平。);(2)首句平起不入韵式((平)平(仄)仄平平仄,(仄)仄平平仄仄平。(仄)仄(平)平平仄仄,(平)平(仄)仄仄平平。(平)平(仄)仄平平仄,(仄)仄平平仄仄平。(仄)仄(平)平平仄仄,(平)平(仄)仄仄平平。);(3)首句仄起入韵式((仄)仄平平仄仄平;(平)平(仄)仄仄平平。(平)平(仄)仄平平仄,(仄)仄平平仄仄平。(仄)仄(平)平平仄仄,(平)平(仄)仄仄平平。(平)平(仄)仄平平仄,(仄)仄平平仄仄平。);(4)首句仄起不入韵式((仄)仄(平)平平仄仄,(平)平(仄)仄仄平平。(平)平(仄)仄平。

  • 百度百科
  • 《唐诗鉴赏辞典》(第一版)上海辞书出版社
  • 杂言诗

    诗体名。古体诗的一种,最初出于乐府。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,无一定标准,最短仅一字,长句有达九、十字以上者,以三、四、五、七字相间杂者为多。